渡过黄河之后,司马懿便同原先驻守在河内的大军汇合一处,他来到了温县,看过几乎空无一人的城池,不禁是感慨万千。

        司马懿出生在温县,长在温县,年轻时为了拒绝曹操的征辟而装病,就是在温县老家一躺就是七年,可以说,温县承载了他最为美好的回忆。

        而如今,曹亮在河内强迁百姓入并州,导致温县几乎沦为了一座空城,房屋破蔽,断壁残垣,只剩下了一片焦土,可见曹亮的手段是如何的暴虐了,把司马家族的人以及河内的百姓回迁回来,显然已经成为司马懿的责任了。

        司马懿计划兵分三路进攻上党,西路由胡遵、王经率领三万人马,进入河东郡,从安邑向东,越过王屋山,直取阳阿。东路由陈泰、胡奋率领两万人马,从冀州出发,经羊肠坂,直取壶关。

        中路则由司马懿亲率大军十万,经石门关北上,直取高都。

        三路兵马之中,毫无疑问司马懿的中路军是此次北征并州的主力,而东西两路人马,则更多的是起牵制作用。

        三路大军从三个方向同时攻入上党,分进合击,是司马懿根据并州军的布防状况以及地形地势做出的最为合理的进攻策略,司马懿相信,尽管并州军经营上党防线多年,但在如此三路大军的围攻之下,必定可以轻易地摧毁并州军防线,直捣晋阳。

        司马懿需要的,就是速战速决,他之所以一次性调集十五万大军,就是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掉并州问题,这样既可以解决并州之患,又可以震慑其他割据势力,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国。

        而战事如果久拖不决的话,形势便会变得极为不利,更别说铩羽而归了。

        这注定是一场只能胜不能败,甚至连平局的机会都不能有的战斗,司马懿打了这么多年的仗,这回还真是感受到了压力山大。

        ┈┈┈┈┈┈┈┈┈┈┈┈┈┈┈┈┈┈┈┈┈┈┈┈┈┈┈

        同样承受着如山压力的还有曹亮,当司马懿亲率十五万大军来袭的消息,整个上党是一片哗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