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恐怕不是司马懿最想看到的,如今曹亮割据并州,司马师请求挂帅出征讨伐之,司马懿没有同意,不是说司马懿不希望司马师有单独领军的机会,而是他清楚,司马师不可能是曹亮的对手。

        曹亮这样的对手,必须要由司马懿亲自来剪除掉,而且是必须要剪除掉,如果在司马懿的有生之年不能完成这个目标,很可能会带给后辈儿孙一个灾难性的后果。

        当然,司马师当不了主将,当一个先锋还是足够资格的,而且这也是司马懿最希望看到的,毕竟司马师终究是要承继大业的,司马懿所要做的,就是扶上马,送一程。

        而对于司马师来说,他更加想迫切地证明自己,淮南之战留给他的遗憾与痛苦,时刻地吞噬着他的心灵,这些年他担任中护军,虽然也是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但中护军毕竟不是打仗的,他极其渴望领军征战沙场,把曾经丢失掉的东西,在战场上重新找回来。

        洛阳事变时,他率军一路追杀着曹亮,甚至在北邙山有围杀曹亮父亲曹演的记录,最后因为黄河的隔绝没能追得上曹亮,让他引为遗憾。那小小的一仗,根本就无法满足司马师内心的渴望,他的目的,就是要统率千军万马,真正地来一场大厮杀。

        所以这次担任北征军的先锋,司马师是踌躇满志,信心爆棚,他必须要打开石门关,吹响司马大军北伐的号角。

        石门关与其说是一座关隘,倒不如说是一处天然的险要,连绵巍峨的太行山在这里闪出一道口子,左右俱像一座石门,所以石门关由此而得名。

        由于石门关地处魏国腹地要带,所以那怕地势险要,也没有设关的必要,到是在这里设下一个关卡,用于检查往来的商旅行人。

        石门关的地势也是相当高的,河内平原一马平川,到了石门关,地势突然地增高了,险要天成。

        并州军在撤出河内之时,唯一占据没有撤出的地方,就是石门关,司马师率军一路向北,逐渐地逼近了石门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