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亮坚持自己的判断,认为司马懿在河内集结兵马,不过是虚张声势,他真正的进攻目标,必然不是上党郡,所以并州现在的布署刚刚好,不需要做任何的调整。

        既然曹亮已婚经做出了决断,那么众谋士也就没有再说什么,不过从他们的眼神之中,还是看到了一些担忧的神色,如果曹亮判断失误的话,那么上党必然危矣。

        曹亮倒是坦然自若,毕竟上党还有王长水营不是,就算司马懿改变策略,放弃河东,铁了心地要打上党,长水营也绝对不是一块他能轻易啃下来的硬骨头,这一点的自信,曹亮还是有的。

        就算王真得不敌,曹亮还有别的方案,战争从来不是以一城一地的得失来定胜负的,顾全大局才是最为重要的,所以曹亮给各军下达了准备战斗的命令,让他们随时做好战斗的准备,时刻保持待命的状态。

        几天之后,石门关传来战报,司马军的大队人马,开始向石门关发起了进攻,王亲临第一线指挥,在石门关阻止敌人。

        以司马军在河内集结的兵力,随随便便地投入一支人马,数量上就能超过长水营数倍,也幸亏石门关地形险要,再多的兵马便施展不开,所以司马军只能是集中一些战斗力强悍的精锐部队,率先地发起进攻,试图攻破石门关,打开一道进入上党郡的大门。

        这似乎是第一次上党之战的翻版,那一次也是并州军坚守着石门关,双方在此展开过激烈的交手。

        唯一不同的是,当时司马军是三路齐出,除了主力攻打石门关之外,在东西两路还派出另外的两支人马进行夹击,但却被曹亮捉住机会,各个击破。

        显然这一次司马军也是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没有再采用分进合击的策略,派出另外的两支人马来,独此一路,强攻石门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