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臣之中,贾充和司马昭的关系莫逆,于是贾充给司马昭出主意,让他把次子司马攸过继给司马师,当初是因为司马师无子,司马懿才做出了如此的安排,如果司马师膝下有子的话,大权是无论如何也轮不到司马伦的。

        如果司马师真得有个什么意外,那么子承父继,接过大权的必然是司马攸,而做为司马攸的亲生父亲,司马昭必定可以从中分润到不少的权力,甚至如果司马攸年幼的话,他取而代之亦未不可。

        由于司马攸出身成谜,连同王元姬在内,都遭到了司马昭的嫌弃,数年都未曾谋面,贾充这个计划确实让司马昭是怦然心动,用一个来历不明的野种换这天下之权,这买卖合算啊!

        但此事却遭到了王元姬的强力反对,并以自杀的方法进行了控诉,更为狗血的是,司马昭通过滴血验亲的方式,确认了司马攸居然真得是他的种,这下司马昭是赔了夫人折了儿,郁闷得差一点背过气去。

        但一切木已成舟,悔之晚矣,为了自己的权力大计,司马昭咬着牙把司马攸过继了司马师,希望将来真有机会能换来无限的锦绣前程。

        尤其是冀州之战后,司马师双目失明,这不禁让司马昭是兴奋不已,看来自己期盼已久的愿望就要达成了。

        可惜事与愿违,司马师虽然眼瞎了,但还是丝毫没有放权的意思,亲自坚守白马渡,主持兖州防线,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的是司马师居然会起用司马伦为征东将军扬州都督,去征讨叛乱的诸葛诞。

        这个苗头可不对啊,如果司马师有意让自己的儿子司马攸接掌大权,就不该去培养司马伦啊,诚然司马攸是小了点,还真没法去领军打仗,但司马伦也不大啊,出征淮南的时候,他才只有十三岁,司马昭真不相信一个毛都没长齐的黄口小儿能办成什么大事。

        但让司马昭大跌眼镜的是,司马伦不但打了胜仗,而且是一场漂漂亮亮的大胜,顺利地平定了诸葛诞。

        这样的仗,司马昭自问自己也不可能打得如此顺利,就算是朝廷上的那些宿将,也未必能打得比司马伦更出色,事实证明,司马伦这一战,让他是声名鹊起,这自然也让司马昭是忧心冲冲。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