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似乎没有人会想到陆抗和弃城而逃,包括曹亮在内,都认为武昌之战将会是一场最为艰苦的战斗。

        首先是武昌的地位,武昌做为吴国的陪都,它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在吴国的地位,也仅次于建业而已,尤其是建业失守之后,武昌几乎成为了残吴势力最后的中心。

        在柴桑关失守之前,陆抗的所有防御计划,都是围绕着武昌来进行的,派步阐率领水军大部增援柴桑,也就是将武昌的第一道防御线,推进了柴桑关,以此来构筑大武昌防御圈的概念。

        当然这仅仅也只是外围的防御,在武昌的周围,吴军还构筑了多道防御线,下雉、阳新、西塞等地,都驻防着吴国的军队,尤其是西塞,那儿邻近武昌,是武昌真正的门户所在,一直以来吴军都在此驻扎重兵,严防死守。

        光看吴军的防御体系,就是准备在武昌和魏军决一死战的架式,曹亮自然不敢有所轻敌,那怕现在魏军已经拉枯摧朽似地横扫了大半个吴国了,但这一次进军武昌,曹亮依然没有掉以轻心。

        劲骑营和速度要比屯骑营快,所以劲骑营被安排到了打头仗的位置上,而屯骑营则处于稍稍拖后的位置,当然两军相隔并不太远,一旦遭遇敌情的话,屯骑营也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就完成增援。

        或许以吴军的力量,能对劲骑营构成一定的威胁,但以屯骑营的实力,在野战之中,却是无敌的存在,那怕遭遇到伏击,屯骑营有能力做到反杀。

        强大的防御和可怕的攻击力,让屯骑营成为一座座移动的铁塔,在平原地带,任何军队面对屯骑营之时,也只有被碾压的份,在这样的绝对实力面前,任何计谋也会显得苍白无力。

        但让张乔感到意外的是,劲骑营在一路前行之中,竟然没有遭遇到任何的抵抗,原先情报显示有吴军驻守的地方,等劲骑营赶到之时,却发现吴军已经是人去寨空了,看不到一个吴兵的身影。

        尤其是到了西塞之后,这儿应当是武昌防御最为重要的要塞关隘了,但同样是看不到一个人影,但营地内还冒着热气的大锅似乎证明,吴军刚刚离去,营地内一片狼籍,也许是撤离的十分突然的缘故吧,吴军遗弃了许多的东西,甚至大锅里还残存着大半的饭食,灶火还未完全的熄灭。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