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禁让施绩是喜出望外,先前他将御史中丞标上了一千万钱的高价,还有些担心能不能卖出去呢,现在看来,居然会这么的抢手,究竟出现了四大富商争相抢夺的局面。

        想到这里,施绩都有些恨不得将自己左丞相的官位给卖了呢,看来这真是一笔好买卖呀。

        陶基也是笑得合不拢嘴了,他虽然是交州刺史,但每年的赋税收入却是固定的,没有多少的差距,此时想要在交州招兵买马,那得花大价钱才能办得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现在施绩提出这卖官位的办法,解决现在的燃眉之急看来问题是不大了。

        不过现在许多热门抢手的官职出现了多人争抢的局面,倒是让陶基有些始料未及,这大概也算是一种幸福的烦恼吧。

        许多人相争,这官位究竟该给谁?施绩在设定购买者身份的时候,并没有做任何的限制,不管以前是什么身份,官吏也好,士家也罢,那怕是平民百姓,只要出得起价钱,那这个官职就是你的了。

        但对于同一官职,多人求购之时,是该奉行先到先得的原则,还是考察购买者身份?看来是该立个规矩了。

        “这很简单嘛,价高者得,谁出价高,这个职位就是谁的!”施绩也不墨迹,直接就拍板了。

        于是几个热门抢手的官职如御史中丞、太仆、光禄勋、少府、中书侍郎等,进入到了拍卖的程序,施绩安排专人进行拍卖操作,将有意购买者验明资产之后,让他们先交纳一定的钱,然后集中到了一起,开了一次拍卖大会。

        最终御史中丞卖出了一千八百万钱的高价,为龙编的一位陈姓商人所得,光禄勋也卖出了一千五百万钱的高价,为番禺的一位王姓的富商所得,其余几个官职,也皆以高出底价的价格成交,施绩是赚了个盆满钵满。

        至于那些只有几百万钱的中等职位,更是成为了哄抢的对象,毕竟一口气能拿得出上千万钱的富商毕竟是少数,但能拿得出几百万钱的商人那就如同是过江之鲫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