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清武帝 >
        日军之所以能够调动八百余名刺客绕过了外围阵地,并且准确得知宋庆的行程,除了宋思举这个日本间谍以外,自然还是有着其他人帮忙。在宋思举的策反之下,清军前线有一个叫做方思泽的参将,也反叛了清军。正是他放过了八百刺客,在日本人发动了总攻的那一刻便开始带领军队后撤,主动将他所在的防区丢给了日本人,让日军得以在梓木河沿线插入了一个楔子。因为早先策划的十分完美,在方思泽乘乱刚刚离开了驻地返回城内,日本人就驻扎了上去。并且将早就准备好的大炮运到了阵地之上。

        方思泽所驻扎的地方,也在梓木河的岸边,距离梓木桥不是很远,是一处凸起的坡地,原本也是清军的炮兵阵地,但是随着日本人的逐步逼近。罗云生怕到时候被日本人攻下来,而反过来打自己就把那个炮兵阵地给撤掉了,换做在方思泽所部。哪里知道张思泽便将这处防区拱手让给了日本人,加之宋庆死亡,日本人的总攻犀利,一时间根本就没有人发现这一点,临近阵地的清军也只是等到日本人猛烈的炮火准确的打在了自己的阵地上才明白了过来为什么隔壁防区枪声寥寥。而方思泽自知自己回城肯定会被军法处置,便在回城的路上开溜了,丢下了数千兵马,而置之不理。

        这个楔子的出现就好比一把匕首插在了清军的胸口之上,罗云生在获得了预备军的军权之后,旋即就对其展开了反攻。奈何日本人准备充足,而且这几日打着壕沟战,他们也学会了很多。所以,轻易的便将罗云生组织的反攻阻挡住了。并且不断的发射炮弹支援其余的日本军队。罗云生看着咬牙切齿,这个炮兵阵地,炸的清军内阵地上,烟尘四起,不断让这个伤口流血。最后罗云生一咬牙,就果断下令,所有清军撤退返回城内。丢弃掉城外所有的阵地。

        命令一下,许多驻守许久清军士兵们都流下了眼泪。他们为之日夜奋战了一个月的阵地,流尽了战友的鲜血,吞噬了无数英灵的地方。因为叛徒的出卖而不得不丢弃,他们如何不难受。加之宋庆死讯被正式证实,士兵们的士气,瞬间便严重下滑。

        到了傍晚时分,罗云生一身貂裘站在了多景门的城楼之中,定睛凝视着城门下的无精打采的清军士兵,他们拖着步枪,散着头发,摇摇晃晃的开始往城内走了进去。既没有军容也没有着秩序。城楼不远处就有罗云生为他们设置的粥铺,可是没有一个人走上去喝上一碗热腾腾的白粥,再啃上两口馒头,大部分都空洞洞的看向了远方,有些看着城外不断闪现着炮火的天空,有些则是向西南方向望去,人往往在最为脆弱的时候,便会思念家乡。朝鲜正月里的寒风透过了城楼上小小的窗户,涌进去。罗云生脸色苍白,他自新城镇战役之后,体质便下降了很多,在这寒冬腊月之中,比别人更受不了寒冷。锦衣貂裘都没有让他脸上多处一丝丝的血迹。

        但是此刻的他更多还是无尽的压力。当初宋庆还活着的时候,偶然之间他还会抱怨着宋庆碍手碍脚,妨碍他处理一些事情。但是宋庆一死,他忽然便觉得十分的失落,仿佛身后便是雪山深沟,一脚失足,便是毫无生机。

        站在他旁边的都是如今清军在平壤所剩下的所有高级军官,参政,参将,会办都基本在此。有一个斥候在报告着情报:截止傍晚时分,进入城中士兵共计有四万八千余人。城外收拢大约还有三千余人。其中重伤三千余人,轻伤一万一千余人。可战军力还有三万八仟余人。原本驻扎朝鲜的清军也就不过八万余人,打了这么久,还活着这么多人,已经是实属难得了。若不是靠着那些壕沟,还有城中大炮呼应,哪里还有这么幸运。不过似乎这个消息并没有让罗云生感到一丝丝的高兴,小小的会议室之内,气氛凝重无比。

        半晌之后,只听赵长歌道:“罗大人,城中军粮尚且充足,就是士兵们的士气过于低落了一些。”罗云生哀叹一声道:“别说他们士气低落,我自己现在守城也没有太大的希望了。平壤城墙早就已经年久失修,这座城筑成数百年了,城墙都是自己烧的土砖,虽然耐用,但是没有用蒸土粘合,根本就抵挡不住日本人的炮击。王爷昨夜发来电报,他们已经到达了鸭绿江了,但是需要休整三天,天气实在寒冷,军中许多士兵已经出现了不适应。说,最早夭十天之后才能够到达平壤城,让我们守好最后十天。我原以为肯定没有问题,今天一个变局,今晚的电报让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说。”

        听着罗云生的话,赵长歌安慰道:“即便城墙被破,我们还可以和日军打巷战。总是可以支援到王爷到来。”罗云生摇摇头道:“军心不可战,无论怎么打都不信。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如今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把军队的士气提升上来。”

        当初赵长歌投奔了吴广林之后,吴广林本来安排他在前线当任营总,后来偶然之间遇到了罗云生。罗云生较之赵长歌要大上数岁,但是赵长歌勤学好问,对军法韬略充满了好奇。便总是问罗云生一些问题,两人年纪差距不大,一来二去便成为了好朋友。罗云生见他值得栽培,便让他当任参政,自己隔空便教导赵长歌系统性的军事知识,好把璞玉磨成美玉。赵长歌听着罗云生的教导之后,深以为然,便不再说话。

        罗云生又道:“无论如何,城还是要守的。先向王爷和京中发平壤告急的战报,再让吴广林北上接应王爷,有他这个向导,应该能让援军走上最少的路程。”传令兵听到了罗云生的命令,便接令下去,传达军令……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笔趣阁;http://pck.tvgua.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