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走向了称王称霸的道路,就没有回头的道理,狡兔死走狗烹,即便辅助大汉走向振兴,中兴的臣子也不会有太好的下场。

        吕布称王,就已经是做出了决定,这一点想必诸侯都已经看出来了,只不过他们的实力无法与吕布对抗而已,刘备执掌益州的朝廷,曹操执掌许都的朝廷,两者是站在了道义的至高点上,浑然没有意识到正是因为他们的举动,而让汉室的尊严被更加的削弱。

        江东出现了孙策称王,长安出现了吕布称王,曹操和刘备会甘心这样继续做臣子,每个人都是有野心的,当他们手中的实力能够与野心相对称的时候,就会出现在叛逆的道路上,当然,这个叛逆只是站在而今大汉朝廷上来讲的。

        且说郭嘉与典韦来到敦煌之后,敦煌郡太守陈应亲自出城迎接,而有关吕布平定了凉州羌人的叛乱之事,亦是在敦煌郡内传开,这些年来,酒泉郡和张掖郡,经过羌人的接连祸患之后,民不聊生,能够拥有安稳的生活,对于两郡的百姓来说就是极大的奢望,在这样的趋势下,不少的百姓来到了敦煌郡。

        敦煌太守陈应,这些年来不仅抵抗着羌人,更是防备着西域诸国的兵马。

        以往大汉强盛的时候,西域诸国对于大汉的命令不敢有违背,然而在汉室逐渐衰落之后,西域诸国却是渐渐的超脱了掌控,西域都护府更是名存实亡,都护府长史,对于西域诸国没有丝毫的震慑可言,反倒是成为了西域诸国相互攻伐的工具,为他们提供大义上的支撑,如同曹操和刘备挟天子以令诸侯一般,通过都护府,让自身的利益最大化。

        而敦煌郡作为西域诸国进入凉州的必经之地,陈应承担的压力可想而知,说不定什么时候,西域诸国就会派遣兵马攻打玉门关。

        陈应在治理地方上,倒是有着一些手段,敦煌郡的世家虽然不在少数,陈应却是有着绝对的话语权,抵御羌人,让敦煌郡的将士更加的精锐,不然的话,陈应也难以在敦煌郡坚持这么多年。

        对于大汉的兵马,陈应可谓是日盼夜盼,然而以往得到的不过是朝廷宽慰的话语,根本没有实际性的帮助,这等情况下,陈应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治理敦煌郡,发展敦煌郡的兵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