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拆借,为期三月,九出十三归。如此高利,却依旧有人趋之如骛借贷无数,朝廷借款,一借就是三百万贯之多,难道也借那九出十三归的款项?三百万贯,到手就只有二百七十万贯,三月之后得还三百九十万贯。这般利息高不高?能借吗?如今朝廷借款,到手就是三百万贯,三个月后还,只需要还三百零四万五千贯,这般利息,多吗?若是一点好处都没有,钱庄如何在民间筹集钱粮来供朝廷之用?我甘奇没有这个手段,且问诸位有没有这个手段,能不能说服汴梁百姓免费把钱拿出来给朝廷用度?”甘奇答着。

        “,强词夺理,照这么说,这国家就合该出这笔四万五千贯?朝廷既然无钱,那为什么不能把裁减冗军之事拖上一拖?为什么非得借钱来做?”

        这话,说出了无数人的心声,许多人面色大喜,仿佛打到了甘奇的痛点一般。显然是许多人真这么想的,既然没有钱,那何必现在就做?不能等到秋税收上来了再做?

        甘奇看了看司马光,见司马光还不说话,摇了摇头,说道:“诸位,我与们算一个小孩子算的账。此时借三百万贯,多出了四万五千贯?若是拖三个月,朝廷得多出多少钱?十五万人三个月的基本粮饷,要不要付?这是多少钱?且不算其他款项,就说例钱,一人就算每个月给一贯五的基本例钱,十五万人三个月也是六七十万贯之多,里外一算,朝廷这是赚了还是亏了?这钱是借还是不借?”

        这笔账算起来真不难,就是没有人去算。甘奇算出来了,满场自然哑口无言,甘奇这道理已经掰开揉碎说透了。

        甘奇还看了看富弼,问道:“富相公以为呢?在下说得有没有道理?”

        富弼脸上带笑,点头:“有道理。甘相公自然是有道理的。”

        这笑面虎,真能忍。甘奇如此想着,又左右来问:“诸位以为,这钱,该不该借呢?”

        司马光终于开口了:“那朝廷借贷之事暂且不提,却是那钱庄盘剥商户,甘相公也该解释一番才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