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人,不服不行。

        但是纵观历史,富弼对于外事,这种性格就不免导致他态度难以强硬。

        庆历二年,辽人找借口在边境陈兵,摇旗呐喊,吓唬大宋,要大宋割地。富弼使辽,然后富弼把事情平息了,没有割地,赔钱了事。

        回来之后,还受到人们夸赞,说富弼一言顶了百万兵。

        这件事情,有许多当时的时局,比如刚好西夏起兵,西北连战三年,家国困顿。但是富弼这种处理办法,真要说起来,比后世满清都不如,大清至少得打败仗之后再割地赔款,富弼这里,被人吓唬了一下,就赔款了。

        而且当时从皇帝到朝臣,还多夸富弼办得好。

        富弼还对后来的神宗说过一句话,说“愿二十年不言兵事”。这句话乍一听,好像说得挺好,好像是爱民如子,不愿百姓受战争之苦。

        再一想,就知道有些不对劲了。宋又不是天下一统、海内升平朝代,北有强敌辽国,西北有强敌西夏,就算不说这两个国家,南边也一天到晚有叛变或者敌袭。二十年不言兵事,这种事情是自己能控制得了的?难道别人打过来,就跟别人去求和?

        人,就是不能安逸。

        这大宋朝,就是太想要安逸,只要能安逸,就是皆大欢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