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宫内,并不见什么动静。内侍府大太监和苏刘义奉命查细作,也只是在暗处悄然观察。

        查细作自然不能像是对付山贼匪寇那般大张旗鼓,那些细作也不是傻的,不会轻易露出痕迹。

        当然,还是已有十余个太监、宫女被内侍府大太监抓住证据,禀报赵洞庭。

        这些细作多是从临安跟过来的,在宫内竟是有完整的体系,往往通过内务府采买司的太监往外送信。

        内侍府大太监截获的几封信件中,多是写的惠妃暴毙之事。赵洞庭看过,没有让大太监急着清理,他拿不准现在宫内的细作是否都已露出行迹,还想再等等时日。

        既然要查,那就得连根拔起。

        内侍府大太监名为吴连英,是个阴沉之极的人物,赵洞庭虽不喜他满身的阴沉气息,但这样的事情由他去查,却是再为合适不过。甚至有借这事考教吴连英的打算,若是吴连英真是个城府阴损之人,赵洞庭倒有想法将军情处的那些已训练多日的孤儿部交给他掌管。

        作为皇帝,总有些上不得明面的事情需要人去处理。手底下,总不能是光明磊落之辈。

        喜不喜欢是一回事,赵洞庭想得很清楚,要稳固政权,下面必不能缺吴连英这样的人。

        想想明朝时的东厂西厂,皆由太监掌管。那时候的皇帝,怕也是看中这些身体有残缺之人的阴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